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

摘要

心理与脑科学的最终目标是理解人类心智在行为与神经生物学上的规律, 因此, 大部分研究以人类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即“被试”, participants或subjects). 要达到理解“人类”心智与行为规律的目的, 心理与脑科学的研究结论应该具备可推广性[1], 而要实现可推广性, 要求研究中的被试样本能代表其目标群体, 即全人类. 反之, 样本缺乏代表性会导致心理学出现可推广性危机[1~3]. 近年来, 发展人口神经科学从被试的年龄出发, 研究个体全年龄段的神经发育, 可以使神经科学在被试的年龄上具有代表性, 这是脑科学领域增加样本代表性的巨大进步[4~6].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 理解全人类的心理与脑科学规律将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心理与脑科学中样本的代表性饱受诟病. 早在1986年, Sears[7]就发现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期刊的样本有超过70%是来自美国的大学生, 因此心理学一度被称为“大学生心理学”. 20多年后, Arnett[8]对6本主要的心理学期刊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其样本主要来自欧美, 尤其是美国. 随后的2010年, Henrich等人[9]提出心理学研究的样本主要取自西方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业化的、富裕的、民主的(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zed, rich, and democratic, WEIRD)群体, 而这样的群体只占全人类的一小部分. WEIRD一文发表后, 伴随着心理学可重复性危机的出现, 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学取样的重要性及该问题的严重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 使用WEIRD这一个简单的缩写词来指代代表性问题, 尽管在英文为主的国际学界广泛传播, 但其本质上却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 忽略了非西方社会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10,11]. 随后, 一系列关于样本代表性的元研究相继发表(如文献[11~14]), 它们分别从不同期刊或不同研究主题来分析样本的代表性. 但是, 从心理与脑科学领域的整体来看, 样本的代表性如何, 目前仍然缺乏相关的信息.为理解心理与脑科学领域人类样本的现状, 本研究对相关领域关于样本代表性的元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 心理与脑科学文献中对人类样本信息的报告情况; (2) 已报告样本信息中的样本代表性. 另外, 本研究将系统总结导致样本缺乏代表性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按照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2020声明等[15,16]推荐的做法进行系统综述的文献搜索、筛选与纳入. 检索关键词及数据库见补充材料1.1部分(https://cstr.cn/31253.11.sciencedb.17369), 最后检索日期为2024年5月22日. 为了更加全面地纳入文献, 我们补充了在谷歌学术检索时以及在阅读文献时发现的文献, 总共获得文献618篇. 文献纳入标准及筛选细节见补充材料1.1部分, 经过系统筛选, 最终纳入102篇文献(图1). 两位独立编码者文献筛选的一致性达到一般好水平(标题和摘要筛选 Cohen’s Kappa=0.60; 全文筛选 Cohen’s Kappa=0.43), 所有不一致之处均经过两位独立编码者的讨论后解决.

出版物
In 科学通报
Click the Cite button above to demo the feature to enable visitors to import publication metadata into their reference management software.
Click the Preprint button below abstract to check all other Preprint in the website.